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故事,感觸很深。
她問道:「你的蛋怎麼賣?」
賣蛋的老頭回答:「一個蛋5盧比,女士。」
她對老頭說:「我25盧比買6個,可以嗎?不然我就走。」
老頭回答道:「回來吧!就按照你說的價錢拿走吧!你是我今天的第一位客人,我今天一個蛋都還沒有賣出去過。」
她買了蛋,帶著勝利的感覺離開。
開着豪華轎車和朋友到一個高檔餐廳吃飯。在那裡,她和朋友點了很多美食,只吃了其中一點點,還剩下很多。買單時,賬單是1400盧比,她給了1500盧比,告訴餐廳老闆不用找了。
在那高價餐廳發生的事對於餐廳老闆可能很稀鬆平常,可能還嫌100盧比的小費太少,但是對於那個可憐的賣蛋老頭,少了5盧比,卻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可能晚餐就沒了,可能家裡的孩子就沒飯吃了,可能搭車的錢都不夠了。
我們常常尊重富貴有地位的人,卻看不起用盡全力賺錢養活家人的辛苦;對著富有的人慷慨,卻對窮苦的人錙銖必較。
我記得小時候常常會有一位身形佝僂的老人家來賣菜,他為了要省車錢,每天用他變形彎曲的雙腳,走很遠的路來我家那個社區賣菜。媽媽常常會把他簍子裡所有的菜都買走,他的菜非常醜,常常是被蟲咬得滿滿都是洞,我那時年紀小不懂事,問媽媽為什麼要買這麼多醜的菜?媽媽說:「老人家很辛苦,我們把他的菜買完,他就可以早一點回家。」
「菜很醜沒關係,那表示他沒有用農藥,挑一挑就好!」一大堆的菜,常常挑完只剩下勉強一餐夠吃,可是只要老人家來叫賣,媽媽就會出去跟他買菜,倒杯水給他,有時還會準備一些糕點讓老人帶走。
國中時有一個同學家裡單親,他的媽媽生病過世了。他午餐常常是帶一大盒的白飯,我跟媽媽說他的便當裡沒有任何菜,媽媽知道後都要我多帶一盒菜,要我把那一盒菜一起拿去蒸,要我蒸好以後靜靜地放在同學桌上就好,他吃完飯,我再去把便當盒拿回家。那同學可能是尷尬或愛面子,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便當的事,他也從來沒有跟我說過謝謝。我就這樣,帶兩個便當上學,背了3年。
其實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,6個孩子的學費、雜費、生活費常常讓媽媽傷透腦筋,還曾經負債幾百萬,可是媽媽一直都是這樣善待著貧困、辛苦的人,以身作則,讓我們看見很多事情不是只看身分地位,即使自己捉襟見肘,也要盡力做到對人的慈善,努力從我們辛苦的生活中送出一些關懷。她對任何人永遠用善心,包裹著對人的尊重和體貼。
從小看著媽媽為了錢奔走,但是她總是挺直背脊,努力解決錢關、想辦法開源節流,對著不明理的人毫無畏懼的以理回應、對著找麻煩的人怒吼;為了小時候家裡經濟拮据而無法就學,年過半百,她踏進校園去讀國中夜補校、完成空大的學業。
媽媽的身教,就是給我最好的教育。
孩子總是望向我們指去的方向,看著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,學著我們處理衝突時的態度。我們待人處事的態度,都影響著孩子人格的養成。